歷經3年諮商,「台星經濟夥伴協議」終於在11月7日簽署。政府官員喜上眉梢,媒體也慰勉有加;連平日質疑貿易自由化者也都噤聲不語,顯然是默然接受。的確,在國內政經事件紛擾不斷、內閣施政鬱悶無比之下,台星協議終究簽成,算是暗夜中的一盞燭光。特別是2004年原有望簽成的這個協議,一蹉跎下竟然悠悠過了十個年頭,令人感到歲月的無情與台灣的停滯,也凸顯了協議的彌足珍貴。
這個協議之所以重要,在於新加坡是東協十國中貿易自由化的領頭羊,其他會員國通常會觀察新國的行動來避免政經風險;和新國簽署後,其他會員國自然會跟隨腳步,逐一和我國簽署。因此,「攻下」這個灘頭堡顯示政府不會將台灣經濟「鎖進中國」,當然可喜可賀。
其次,新國是「泛太平洋夥伴協定」(TPP)4個創始會員國之一。我國亟欲加入這個高目標的經濟整合協定,擴大和泛太平洋國家的經貿連結以分散風險。和新國簽署貿易協定,對目前以美國為首、正在諮商TPP擴大協定的12個國家而言,不啻發出極重要的訊息:台灣有強烈企圖心,要接受高目標的貿易規範,達成全面貿易自由化。如此,TPP的現有諮商國將會認真面對我國的要求,讓台灣成為該協定下一波開放加入的目標之一;而台灣也有絕佳的機會,避免經貿邊緣化的風險。
然而,在祝賀協議簽成之餘,我們也感到憂心-政府宣示將以「堆積木」的方式,和TPP成員逐一簽署協議,達成2020年完成加入TPP的目標,這真有成功的機會嗎?其實,台灣和新加坡同屬亞洲四小龍,被國際視為先進經濟體,諮商貿易協定不難,因為新國關稅基本上是零(只有六項商品課稅)而台灣關稅率也低。該協議居然談了三年,就在於新國期待這是一個更高品質、服務市場大量開放的協議。顯然,我國政府相關部門並不同意,乃至延宕多時後,得到的也只是服務市場些微超越世貿組織(WTO)承諾的協議。
在立法權高漲、民眾動輒嗆聲的「台式民主」之下,各部會採取保守作法的心態可以理解。然而,既然高舉加入TPP的大纛,卻又簽出一個僅有少量額外開放的貿易協定,輕易放棄和一個小型經濟體「練兵」服務市場開放的大好機會,反而可能讓TPP諮商國懷疑我們貿易自由化的決心。行政院既有高度自由化的理想,卻放任各部會堅壁清野、死守「四行倉庫」,將導致未來加入TPP更加困難。
此外,官員、媒體和公會有意無意宣稱,這協議將有助於台灣進軍東協。其實,除了新國免除了關稅的少量酒類以外,其他台灣產品的貿易待遇和現況無異;台灣所有產品也不可能透過新國轉往其他東協國家,因為除非在新國生產,否則拿不到「原產地證明」。即使質疑者經常誇大貿易協定的負面影響,堂堂正正的政府卻不該誇大正面的效果。
當然該祝賀台星經濟夥伴協議的簽署,但TPP可還有一段漫漫長路!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twimg.edgesuite.net/images/ReNews/20131113/420_4835bd83a1c5068f5a44745f1cfd9f13.jpg)
雖然成功簽署台星經濟夥伴協議,但加入TPP還有一段漫漫長路!資料照片
更多杜震華文章
更多文章,都在【蘋論陣線】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onlineopinions@appledaily.com.tw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