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民眾懷疑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池再度出現「鱷魚」,北市府公園處守候三周,證實是「鱉」。 圖/北市府公園處提供 |
大安森林公園水池十多年前曾捕獲鱷魚。農曆過年間,有民眾在園內水池看到一段「長兩顆眼睛的木頭」,趕緊拍照向市府舉報;當年參與捕鱷的老員工、市府動保處獸醫檢視照片,從短吻、眼睛特徵,異口同聲斷定是「眼鏡凱門鱷」,且應是長約30公分的鱷魚寶寶。
市府不敢掉以輕心,日夜派員密集巡察。上周四天氣放晴,發現「長兩顆眼睛的木頭」露出水面曬太陽,立即拍照比對,確認是一隻體型碩大的鱉,眾人才鬆一口氣。目測該隻鱉長50多公分,應是不小歲數的老鱉。
市議員陳彥伯說,市內公園曾三度發現鱷魚。第一次是88年10月民眾報案,指大安森林公園水池中被放生2隻小鱷魚,工作人員抽走大部分池水、以肉塊誘捕,抓到一隻小鱷魚。
90年間水池內數十隻小鴨子陸續被發現斷頭死亡,還有數隻大白鵝斷腳,公園處懷疑是當年另隻未捕獲的小鱷魚長大,多次誘捕未果,請來台南鱷魚大王邱錫河協助,邱前後跑了3趟,終捕獲120公分的國際保育類「眼鏡凱門鱷」。91年則是一隻約60公分的鱷魚,被綑綁、棄置在大湖公園畔的人行道。3隻鱷魚事後送動物園留置。
上月4日大年初五,一位民眾直奔大安森林公園管理室,提供3張相片,指池內有鱷魚。
因照片的確像鱷魚,又有獸醫、老員工指認是短吻方眼鏡凱門鱷,公園處連續3周以7人一組,白天密集巡察,都未發現鱷魚,或有禽鳥被咬傷或死亡殘軀;晚上也冒寒流以手電筒照射,也都未照到會變紅點的鱷魚眼睛。
獸醫原建議抽乾水池捕鱷,但公園處認為抽乾水池會嚴重衝擊生態,茲事體大。公園處正打算請邱錫河協助確認,上周四就拍到「水面上長兩顆眼睛的木頭」,還清楚拍到背甲,證實是鱉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