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7日法國諷刺周報《查理周刊》(Charlie Hebdo)遭受恐怖攻擊,爆發今年全球首樁恐怖攻擊。三名極端伊斯蘭武裝分子闖入該報刊位於巴黎的總社,以AK-47突擊步槍與火箭筒殘酷地大開殺戒,以近乎行刑之姿屠殺周刊記者、漫畫家,至少造成12人死亡、數人輕重傷,並包含其中兩名警察,之後在巴黎警方追捕嫌犯之際,又引發人質挾持與駁火事件,是法國20年以來所遭受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事件。穆斯林恐怖分子行兇動機可能與《查理周刊》先前刊登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(Muhammad)爭議性漫畫有關。
很顯然的,恐怖份子這次企圖擊垮的是法國向來引以為傲的的自由價值,希冀借以打擊法國人心與政府,乃至國際社群。確實,《查理周刊》和猶太超市恐怖攻擊事件,不僅震懾全法,也挑動全球各地對恐怖威脅的敏感神經,但在血腥槍擊案等連串恐怖攻擊事件暫時落幕後,法國於11日舉行大規模遊行,法國總統歐朗德聯同大約44位國家和與地區的領袖、代表一起走向街頭,除悼念在連環恐襲中遇害的死者,更宣示各國不分種族和宗教,團結一心,無懼暴力,表明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。與會的除了歐洲盟友德國總理默克爾、英國首相卡梅倫外,西班牙、義大利、土耳其等國均派出代表,甚至以色列總理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,都無畏危險共同現身,以實際支持表達對法國民眾反恐的意志。此次遊行參加者人數者眾,含巴黎在內,全法國參加遊行人數高達370萬人,為法國史上最大的遊行。
法國乃人類歷史上倡議自由的先驅,在法國人的價值中自由,尤其言論自由更是凌駕於其他一切之上,欲摧毀法國人可為其拋棄生命與愛情的自由豈是如此輕易,這正是法國之所以偉大之處,恐怖事件反倒激起法國民眾對共和國核心價值-言論自由的益發捍衛與珍視。
但根據多項情資指出《查理周刊》的攻擊事件只是個開端,事實上對歐洲其他國家而言,正是一個預警。近年非但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前往中東等國參加「聖戰」與接受恐怖活動訓練,更有可能從此次事件得到觸發,法國乃至所有歐洲國家都應更加謹慎因應。在巴黎團結大遊行前,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、歐洲各國內政部長和美國司法部長霍德等人更敲定,將於2月18日在華盛頓召開「反恐會議」,旨在對抗「全球暴力極端主義」的峰會。911恐怖事件爆發數十年來,每年死於恐怖攻擊的人數逐年上升,國際非營利組織「經濟與和平研究所」(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)〈2014年全球恐怖指數〉報告(2014 Global Terrorism Index)指出,在2013年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逼近1萬起,比2012年增加44%;在2013年,有17,958人在恐怖攻擊事件中喪命,相較於2012年的11,133人死難,暴增了61%。恐怖主義仍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脅,在賓拉登死後越演越烈,ISIS的肆無忌憚就是代表之一。
然而,正當全球國家與領導人正因共同的精神理念與價值凝聚一刻之際,已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角色相形突兀,非但國家領導人缺席於與普世價值站在一起的聚會,中國國內輿論更因言論自由出現分歧與論戰。但更令人憂心的是,台灣社會也普遍地對恐怖主義存在著漠視與無知的態度。當全球都在關切注目,不僅未見台灣政府官方正式表態,與論與民眾對封麥歌手搶票的關心程度更遠高於此震驚全球的事件。
台灣媒體對於國際新聞報導多僅限於片面性的事件描繪,少見歷史脈絡的深掘探討以及後續可能影響。台灣國際新聞報導質與量又少又淺,長期如此,台灣人缺乏足夠的國際資訊與國際觀,關起門來高談闊論自詡為地球村的一份子都是空談,更遑論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接軌,今日憂心台灣會被邊緣化者,事實上無關於其政經與地理位置,而在於其人民的眼界與心胸。
Le président malien Ibrahim Boubacar Keita, Francois Hollande, Manuel Valls, Angela Merkel... et la tête à Sarkozy.
留言列表